后橋軸承的檢測與調整。汽車主減速器主傳動軸向間隙一般在0.05~O?lOmm范圍內為正常,否則會產生異響和其他故障。對超限的減速器應調整主動錐齒輪上的兩軸承之間墊片厚度,使之符合原廠規定。主、被動錐齒輪嚙合間隙的大小不正常,也會導致異響、發熱及其他故障現象。①主動錐齒輪軸承的預緊。選擇適當厚度的調整墊片,裝于主動錐齒輪內軸承內座圈與隔套之間,按規定力矩擰緊鎖緊螺母。測定主動錐齒輪的旋轉力矩,測定時軸承需涂滑脂,但不裝油封,主動齒輪要正反兩面旋轉(每個方向不少于5圈).注意觀察軸承的保持架是否變形,滾子是否正位,若所測旋轉力矩不符合要求,月應更換調整墊片重新調整。②從動錐齒輪軸承的預緊。在主動錐齒輪軸承預緊調整完畢后,旋轉左右調整環,調整從動錐齒輪軸承的預緊,使在主動錐齒輪突緣上測得的旋轉力矩符合規定要求。③主動圓錐齒輪后軸承裝配。裝配時將軸承清洗干凈,涂抹黃油,粘牢滾子,打開后橋殼后蓋觀察,或將主動錐齒輪前軸承連座取下,方可容易裝入主動錐齒輪。然后依次裝入其他零件擰緊,避免軸承的損壞。檢測時需分解體后橋,應按規范進行調整,必要時分解主減速器進行檢修。④檢測軸承磨損。滾珠(柱)軸承的磨損,可以用測量它的徑向和軸向間隙來判斷。其工藝如下:檢測徑向間隙時,將軸承放在平板上,使百分表的量頭抵住其外座圈,然后一手壓緊軸承內圈,另一手往復推動軸承外圈,表針移動的讀數即為徑向間隙。檢測軸向間隙時;將軸承外座圈擱在墊塊上,使其內座圈懸空,與百分表觸頭接觸,上下推動內圈,百分表上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即為軸向間隙。
圓錐主、從動齒輪的嚙合印痕檢查和調整。主、從動錐齒輪之間嚙合區均由主從動錐齒輪沿各自軸向位移來調整,主動錐齒輪的軸向位移可通過若干不同厚度調整墊片的增減來調整,齒側隙一般以0.15~O.40mm為宜。從動鑲齒輪軸向位移可通過旋轉差速器軸承左右調整環來調整。一端增加多少,則另一端相應減少多少,保持軸承預緊度不變。主從動錐齒輪嚙合印跡應在無載荷狀態下,采用涂色法檢驗:即在檢查時,首先在圓錐從動齒輪相隔120°的三處每處均取2~3個輪齒,在齒面上涂上薄而均勻的紅丹油,然后對圓錐從動齒輪背面稍略施加壓力,然后轉動圓錐從動齒輪往復幾圈后觀查從動齒輪上壓出的印痕是否符合規定。將從動齒輪的齒面與正確嚙合印跡對比,接觸區應在齒中間靠小端,齒長方向2/3為宜。必要時進行調整。其方法為“頂進主、根出主、大進從、小出從”,兩圓錐齒輪的嚙合印痕(即接觸印痕)必須在這兩圓錐齒輪軸承預緊力(或軸向間隙)符合技術要求的情況下,按上述方法進行檢查。圓錐主、從動齒輪的嚙合間隙和嚙合印痕都是利用改變兩齒輪裝配中心距來調整的。因此,調整嚙合間隙時嚙合印痕會發生變化,而調整嚙合印痕時,嚙合間隙也會發生變化。這兩者是互相聯系的,在調整時要兼顧。如果無法兼顧,則以保證嚙合印痕為主,可適當放大嚙合間隙,但也不得超過允許的極限值.
汽車驅動橋減速器齒輪嚙合間隙。部分汽車后橋(前驅動橋)減速器齒輪嚙合間隙